2023年11月16日至19日,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会议在河南郑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分会、河南省胸科医院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省市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医院管理者及一线医务社工近400人参加会议。
医务社工之宏观大局需把握社会工作的整体理性,实现社会工作的多重超越,促进服务主体的能级提升,推动社工的德才兼修,在医务社工做强做精细的基础上推动多领域交流。
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表明,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促进制度的有序落实,推进职业的培训教育,促进多方的资源联动,有助于加强健康社会工作的内涵建设,提高实务和研究能力。
医务社会工作人才是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弥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医务社工实践的实践差距,要政府、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共同推动人才培养。
暴力对于孕妇的影响是长期性、延时性的,孕期暴力对婴儿的长期健康带来风险。通过健康教育APP对妊娠期家庭开展健康教育和暴力预防取得一定成效。
制度化的志愿服务、规范化的慈善救助、人性化的慢病管理、个性化的专科项目需要跨学科合作,实现医疗队伍与社工队伍间的协同合作。
健康社会工作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推动构建我国现代社会福利财政体系。
提升精神健康社工与社工机构的服务能力,应以加强“医院-社区”衔接的精神健康服务网络与机制建设为目标,打通“医-社”服务的“最后一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容易产生二次创伤,医务社会工作关注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提供社会支持保障,构建全方位应急心理支持渠道。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社会工作是医疗救助的重要力量。医务社工对慈善救助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组织疾病筛查,推动健康倡导。
医务社工岗位胜任力和服务专业性决定了医务社工行业的未来,建议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具,提升健康社会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医务社会工作参与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开展对外联络、公益项目策划、一站式服务,聚焦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的“急难愁盼”问题。
医务社会工作需要探究顺应儿童青少年疾病的“过渡”和“转变”,从而满足儿童青少年多维健康保障的需求,确保医疗服务的协调和连续性。
罕见病人群面临多重挑战,健康社会工作干预服务路径应从社会支持理论、增能理论、场域理论出发,为罕见病人群提供经济援助、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有温度的照护。
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友善医院建设应走加速度、跨越式、内涵型、高质量的发展主基调,结合智能服务平台,凸显老年就医关怀,开创智慧医养新局面。
健康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理清发展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应用领域等问题,数字化要凸显以患者为中心,做到互联网医疗服务零距离。
“医-社”联动健康社会工作实践是健康社会工作的特色工作模式,能够在患者和家属、医护,以及社区大众等多系统发挥其功能。
社区治理情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兼顾社会公平和全人健康目标实现,推动社区健康问题解决。
院内提高医务社工知晓度,将社工理念、方法融合到各临床科室,加强转介流程;院外与高校、社会组织、行业联盟合作,加强资源整合。
医务社会工作者团队根据医院信息化架构的整体布局,明确自身服务信息化的需求,合理规划,适当超前,建立科学的社会心理评估指标,高效的转介与服务流程,推动临床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
本次学术会议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的踊跃投稿,10名与会代表在平行分论坛上作了精彩报告,分享其最新研究进展。
论坛围绕“医务社会工作督导队伍的可持续化建设”主题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碰撞,为医务社工在多学科团队、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新设想。
论坛围绕“临床社会工作技术精进,发挥非医疗性治疗作用”展开讨论。运用大量案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激发与会者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非医疗性治疗”作用进行思考与探讨。
实地参访
11月19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赴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进行实地参访并对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互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