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早上7时,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介入手术室,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我院党委书记袁义强带领心血管内科七病区主任黄琼等专家为一位50岁的赵先生成功实施线形压力脉冲导管消融术,此种手术在我省尚属首例。
4个月前,赵先生活动后出现间断心悸等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等检查,诊断为心房颤动,经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发心悸,持续时间长且症状进行性加重,遂急诊前来我院治疗。
黄琼为其检查发现赵先生为阵发性房颤,左心房增大至39毫米,有明显心衰表现。
对于房颤病人的治疗,目前普遍运用房颤射频消融技术,这项技术国内已开展20多年,技术成熟,大大提升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随着心内学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消融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其中脉冲消融术(PFA)在阵发性房颤领域推广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
袁义强介绍,脉冲消融(PFA)是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消融方式。脉冲消融相对于传统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技术相比,具有更加高效、安全和精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消融区域内可保持组织基质的完整性,避免冠状动脉、膈神经、食道等邻近组织受损伤,具有优秀的组织选择性,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二是消融阈值具有组织特异性,从而可特异性消融某些特定组织(比如心肌),且消融目标心肌效率高,放电时间短,大幅提升手术效率。三是此次脉冲消融技术包含了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脉冲消融仪、带贴靠指示的环形和线形压力脉冲消融导管的组合,是国内第一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多形态脉冲整体解决方案。在充分应用脉冲消融能量技术的优势基础上,创新结合了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和贴靠指示技术。通过选择性的有效放电治疗,降低溶血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房颤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目标心肌损伤的有效性。 四是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只需局部麻醉,且疼痛感较轻。
经过缜密的术前讨论,当日,在局麻下(患者意识清醒),袁义强带领专家团队为赵先生实施脉冲导管消融术,经右股静脉穿刺,进入下腔静脉,来到右心房,经过房间隔穿刺,将环形脉冲消融导管送至左心房,使用环形脉冲导管消融左心房基质标测和肺静脉前庭。消融完成后,更换线形压力脉冲导管,对复杂部位进行补充消融,并验证了消融线的完整性。关键手术步骤用时仅20分钟即顺利完成。
术后,赵先生返回普通病房,目前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恢复顺利。
文:李红
图:李红 黄琼
审核:黄琼 徐紫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