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每个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活动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既反映这一新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特征,又彰显它的重要历史贡献,更是我们认清其行动指南和方向引领作用的基础。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得彻底才会用得纯熟。
从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空方位中去把握时代背景
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时代之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无疑是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的基本指向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跨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同这个新时代相伴随,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是如何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如何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如何有效应对中国发展起来后更具复杂性、挑战性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一言以蔽之,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要论断: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背景必须把握好的总背景、总命题,也是一个总逻辑、总线索。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影响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是同人类命运、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成为当代中国发展一个新的显著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更为恢弘的时空背景。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变化、这样的大背景,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一系列时代之问。
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深入地回顾总结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过程,提出精辟的“六阶段论”思想。他还强调从社会主义500年的大历史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习近平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所作出的回答更是具有时代引领作用。“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社会主义要在同资本主义“长期合作与竞争中”赢得优势。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观点,实际上已成为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旗帜。
如果再联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联系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影响,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一个不用争辩的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方向。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从推进“四个伟大”创造性实践、历史性变革的深厚底蕴中去把握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进程决定思想进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一再表明,实践越是艰苦卓绝、越是波澜壮阔,越是呼唤科学管用的理论、越是催生博大精深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这样诞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这样诞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这样诞生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以一系列极具创新创造的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新气象。这一全方位、开创性的实践过程,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可以说,这一新思想是在伟大实践丰厚沃土中长成的参天大树。
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不是自然实现的,必然有其背后的促成因素和推动力量,否则量的积累就达不到应有的程度,最后一跃也不可能完成。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巨变,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坚实基础。但为什么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发生在这5年?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和实践智慧,就是大胆的创新、非凡的创造,这也是历史性变革同历史性成就的内在因果关系。无论是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正风肃纪,还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治贪反腐、以鲜明态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无论是大刀阔斧确立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都给人以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少措施都是“破天荒之举”。正是由于同创造性实践、历史性变革紧密相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彰显出强大实践魅力和现实说服力。
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集大成特点中去把握理论渊源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这一新思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集大成之作。这里的巨人,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是党的“本来”。我们党97年的奋斗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的过程。在对待“本来”的问题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更为坚定、更加自觉的立场态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等。这些不仅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这一新思想分析和阐明各种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吸收“外来”是集大成之养分所在。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同志在长期的成长和实践中早已练就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到,他为借一本《浮士德》走了几十里山路。在河北正定当县级领导时,他就带队去美国考察农业。那个时候,中国才刚刚打开国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更是反复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事实上,正是注重对国外有益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成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宽广视野和博大气度,增强了这一新思想引领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理论价值和思想光芒。
无论是“本来”还是“外来”,都有一个在继承或吸纳中更好发展的问题,这直接决定思想理论的创新价值,也是开辟“未来”道路的核心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对“本来”和“外来”的一般性阐发和运用上,而是在继承或吸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立足新的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在扬弃结合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尤其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本质性把握、原理性揭示,有许多是在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实现重要突破,这更表明这一新思想的原创性价值。例如,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思想,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思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关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更加美好世界的思想等,都蕴含着许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揭示,而且是系统化的揭示。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讲这一新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本质性把握、原理性揭示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划时代的思想火炬,是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造,是集大成、原创性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