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心内科的护士。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几乎每天都会听到刚做完支架手术的患者和家属这样的担忧:“护士,这支架放进去了,是不是就不能动了?”“以后是不是就是个‘废人’了?”“听说支架会移位,是真的吗?”
每次听到这些,我都非常理解大家的焦虑。但同时,我也想大声地告诉每一位患者:心脏支架是来“救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而不是来“限制”您的。 今天,我就以护士的视角,来为大家一一解答最常见的五大疑虑,希望能帮您和您的家人扫除阴霾,更自信地迎接术后新生活。
疑虑一:支架在身体里,会“移位”或“掉出来”吗?
答案:请放心,几乎不可能。
支架是由特殊的合金材料制成,具有很强的支撑力和记忆性。在手术中,医生通过球囊高压扩张,使支架紧紧地嵌在您的血管内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的内皮细胞会慢慢生长,最后完全覆盖支架,使其成为血管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叫做“内皮化”。
所以,支架一旦放好,就和您的血管“融为一体”了。无论是咳嗽、弯腰、散步还是做一些康复运动,支架都不会移位或掉出来。您可以把它想象成在塌陷的隧道里撑起的一根坚固支柱,它会牢牢地待在那里,保证血流通畅。
疑虑二:药是不是要吃一辈子?万一忘了吃怎么办?
答案:是的,部分药物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这是术后管理的“重中之重”!
这是我最想强调的一点。放支架解决了血管最狭窄的地方,但您本身的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并没有“治愈”。服药是为了:
1. 防止支架内再狭窄或形成血栓:主要是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通常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这是支架术后的“保命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吃满规定时间(通常至少1年),绝不能自行停药!否则一旦形成血栓,将是致命的。2. 控制基础病:如他汀类药物(降脂和稳定斑块)、降压药、降糖药等,需要长期坚持服用。
万一漏服一次怎么办?不要慌张,也不要下一次吃双倍剂量。如果想起时离下次服药时间还长,可以立即补服;如果已经很接近下次时间,那就跳过这次,正常服用下一次的剂量即可,一定要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剂量的调整都必须先咨询医生!
疑虑三:我还能运动吗?是不是只能静养?
答案:不仅能,而且必须动!科学康复运动是心脏康复的核心。
“静养”才是最大的误区。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甚至增加血栓风险。出院初期:可以从散步开始,以感觉不劳累、不气喘为度。恢复期:在医生评估后,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一般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绝对要避免:突然的爆发力运动(如百米冲刺)、剧烈对抗性运动、过度负重(如举重)以及需要憋气的动作。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头晕、过度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休息,必要时就医。
疑虑四:生活还有“质量”吗?还能回归工作和正常生活吗?
答案:当然能!支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您回归更有质量的生活。
支架解决了心肌缺血的问题,原来因为心绞痛而不敢走的路、不能爬的楼,现在都可以尝试了。很多患者在成功接受支架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工作方面:对于非体力劳动者,一般休息1-2周即可重返工作岗位。对于体力劳动者,需要医生根据您的心功能恢复情况和工作的强度来进行评估和建议。在旅行方面:可以乘坐飞机、高铁。长途旅行时,记得多喝水,定时起身活动下肢,避免久坐导致血栓。随身带好您的药物。如有不适,可以及时与您的主治医生沟通。
疑虑五:出院后还要注意什么?多久复查一次?
答案:牢记“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复查”两个重要保障。
生活方式是基础:戒烟限酒:烟草是心脏的大敌,必须戒掉。酒尽量不喝,如实在无法避免,请严格限量。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油炸和腌制食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BMI指数。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乐观对心脏康复非常有益。
复查是保障: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是关键的复查时间点,以后每年至少复查一次。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和心脏彩超等,目的是评估药效、监测副作用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最后,我想对您说:
心脏支架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新的健康起点。它像是一次严厉的警告,也是一次重生的机会。请您相信您的医生和护士,更要用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行动来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祝您早日康复,享受畅快呼吸、自由行走的美好生活!